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厦门天伦肛肠专科医院医师沈称:肠道菌群失调有腹泻、腹胀、发热、腹鸣等。抗生素治疗后,先有症状好转,继而恶化,常为本病的重要临床特征。那么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听听沈给我们的讲解。
【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双尾菌减少,产气荚膜杆菌增加,前者有可能减弱对免疫机能的刺激,后者导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老年人如能维持年青时的肠道菌群平衡,也许能够提高免疫能力。
2、药物的代谢因素——肠道菌丛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乳果糖,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左旋多巴等,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结肠菌丛的改变,其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氯林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可造成大肠内生态学真空状态,使艰难梭菌增殖,应用甲氰咪胍等H2-受体拮抗剂可导致药物性低胃酸和胃内细菌增殖。
3、菌丛的变化因素——菌丛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人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菌丛组成十分稳定,每个菌种的生态学地位由宿主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在平衡状态下,的生态学地位都被占据,细菌的暂时栖生可使生态平衡发生改变。
4、饮食因素——运用测定细菌酶类的方法研究菌丛代谢活性的结果表明,饮食可使粪便菌丛发生明显改变,无纤维食物能促进细菌易位,Spaeth G用大鼠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且细菌代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营养作用,纤维能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Hosoda等报道加入纤维的低渣饮食对保存肠的结构和功能有好的效果,纤维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直接刺激激肠粘膜或诱导释放营养性肛肠激素尚不清楚,食物纤维能减少细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复至正常。
5、肛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因素——肛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此为肛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主要物质,一旦肛肠道粘膜合成单体,或双体IgA,或合成分泌片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肛肠道分泌液中缺乏分型IgA,则可引起小肠内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繁殖,从而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腹泻,无症状的IgA缺乏者,小肠内菌群亦可过度繁殖,新生儿期菌群失调发生率较高,亦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或不完善有关。
【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方法】
1、针对性治疗:如由于巨结肠,胆囊炎引起的肠球菌过度繁殖;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肠球菌减少或消失;小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酵母菌过多等,都必须无除去这些原因,然后再扶持正常菌群,方能奏效。
2、调整菌群治疗:饮食调整: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肠粘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
3、全身支持疗效:对施行大手术患者,手术前注意补充营养,亦可肌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有研究表明,溃结患者肌注入免疫球蛋白可使结肠内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增加,某些条件致病菌减少,也可试用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每次5万U肌注,10日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
☆ 就医指南:厦门市天伦医院肛肠针对肠道菌群失调采用中西医结合平衡,对有益菌群提供营养,促进其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加强肛肠道健康,对饭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和预防都有很好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同时也要按照医嘱合理饮食,才能治根。更多有关“肠道菌群失调”的详细情况请咨询在线医师为你解答!